人生最大的遺憾,是只顧抱怨,卻忘記了改變自己!
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經常會有一些愛抱怨的人:在家裡抱怨太無聊,出門抱怨天氣不好,駕車時抱怨路窄人多,到單位抱怨工作環境太差,逛商場又抱怨人多心煩……就好像這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再和他過不去。
那麼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人的這種心態呢?是因為:這些人只顧埋怨,卻忘記了改變自己!忘記改變,人就會在固話的思維模式下,停止了自我的進步和提升。

一、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
古時候,有一個老人,他有兩個兒子,大兒子是賣扇子的,小兒子是賣雨傘的。遇到陰天下雨了,老人就會抱怨天氣涼了,大兒子的扇子不好賣了;而等到天晴了,他又會抱怨不下雨會影響小兒子的雨傘生意。如此,老人不停地抱怨,整天悶悶不樂。有一天老人遇到一個教書先生,當了解到老人的心思後,教書先生對這位老人說:「你的悶悶不樂是因為你看事情的角度不對,今後你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,假如天下雨了,你就想今天小兒子的雨傘肯定很好賣;等天晴了你就想老大的扇子生意一定會不錯。這樣你就會每天都能開心了」。老人想想也是,就按這位教書先生的話去做了,果然人變得開朗起來。

人來到這個世界,有很多東西是無法選擇的,比如出身。但心態卻是可以選擇的,生活就像是一面鏡子,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生活,生活反射回來的就會是什麼樣子。有時候並不是糟糕的狀態影響了自己的心態,而是先有了糟糕的心態,才導致了你糟糕的狀態。
二、改變所處的環境

莊裡漢曾經有個同事,我們在一起工作的時候,他總是愛抱怨身邊的所有事情,比如單位的體質僵化不利於人才的發展了,某某領導遲早要出事情了,內誰誰人品有問題了……等等,大到整個社會,小到單位個人都被他刨析了個底朝天。當時的我甚至覺得他很有見解,直到分開十多年以後的一次朋友小聚中,又得以見到這位仁兄,多年未見,甚是高興。席間,這位仁兄照樣是以前那套,遠近高低一通抱怨。
事后庄里漢在想:一個人這麼多年裡執著於抱怨,可他所抱怨的所有對象幾乎都發生了變化,而唯一不變的卻是他自己。人可以抱怨一時,但不能抱怨一世。

如果你不喜歡某種狀態,那就改變它,如果你無法改變它,就改變自己的態度。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行動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。抱怨並不會改變什麼,反而會影響自己的心情,與其這樣,何不把精力用到提升自己、改變自己,再用自身能力去改變環境上?如果你覺得身邊的環境真的不適合自己,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離開。
三、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
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: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,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。
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,總會把不利因素歸於外部環境,且會認為這種狀態不會發生改變;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不利因素是可以改變的,他們永遠都在向上尋求發展,遇到不滿的時候更願意想辦法,把問題解決掉。

就好像在一場客場比賽的足球賽里,一個成熟的球員會充分考慮到對方球場上的不利因素,包括氣候差異、草皮狀況、球迷干擾、時差變化等,所以就會在比賽中儘快適應環境,合理管控情緒。反之,一個不成熟的球員就會在場上對上述因素產生嚴重不適應,從而嚴重影響自己的場上情緒和發揮。
抱怨,其實是自己對複雜的環境沒有充分的認知,遇到麻煩問題後又沒有一個的正確的應對方式。有時候,如果你改變不了環境,那麼就要改變你自己,讓自己去適應所處的環境。

怨天尤人,你就會越來越弱;反躬自省,你才能越來越強。有了抱怨,就去改變。相信自己的潛能,不斷探索和提高自身能力,方法總比困難多。
古人云:自知者不怨人,知命者不怨天。對自身有正確的認識,並有明確目標的人,會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尋求改變上,而絕非是不停抱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