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不要去打擾,一個心裡沒你的人,怎麼努力,也感動不了他半分
握不住的沙,不如揚掉它,讓時光靜靜沉澱心事,一切總會過去的。喜歡是藏不住的,真正喜歡你的人,不會對你視而不見,更不會讓你滿懷著心事胡思亂想。他會很自然地給你叮囑和問候,也會滿臉笑意地回復你發來的消息。感情是相互的,靠著一方苦苦支撐,註定是沒法長久的,感情也應該是簡單直接的,相處不累,舒心自在才夠踏實。 發消息不回,就別再發了, 在乎你的人,不會讓你等。 不理你的人,就別打擾了, 因為不喜歡,才會無視你。 不合適的鞋子別硬穿了, 磨破了腳,撕破了皮; 不喜歡你的人別糾纏了, 丟了尊嚴,失去骨氣。 你要明白一個道理: 心裡有你的人, 一定會及時回你資訊, 隨時和你聯繫。 不在乎你的人, 不管你怎麼做, 都得不到他的心。 想陪你的人,二十四小時都有空, 想送你的人,住得再遠都順路, 想找你的人,再忙再累也會來。 所以,不要去打擾心裡沒你的人, 珍惜你的人,永遠不會忽略你, 喜歡你的人,永遠不會敷衍你。 心裡有你的人, 但凡空閒下來想的都是你。 不會因為忙碌不接電話, 不會找尋藉口不回資訊。 因為心裡面裝著你, 總會心存惦記主動找你。 心裡有你的人, 永遠捨不得你無盡的等待。 不會放你一個人傷心, 不會讓你心裡有疙瘩, 做什麼都會考慮你的感受。 因為他無比的在乎你, 捨不得你受一丁點委屈。 心裡有你的人, 不會讓你和他之間有嫌隙。 不會讓你自己胡思亂想, 不會讓你因他忐忑不安, 他有什麼都會去和你溝通。 因為他時刻關注你, 不允許你對他心存誤解。 心裡有你的人, 會想盡辦法走進你的心裡。 不會隨意把你騙來騙去, 不會讓你心中存有疑慮, 他做什麼都會考慮你的情緒。 因為他知道你的在乎, 所以只會對你加倍在乎。 念著你,想著你, 只因他心裡全都是你。 忘記你,忽視你, 只因他心裡根本沒你。 在乎一個人,你是他的一切, 忽視一個人,不顧你的一切。 […]
-
楊絳百歲感言:世界是自己的,與他人無關
作者:楊絳 我今年一百歲,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。 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,壽命是不由自主的,但我很清楚我快「回家」了。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。 我沒有「登泰山而小天下」之感,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。細想至此,我心靜如水,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,準備回家。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,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。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,人家就利用你、欺侮你;你稍有才德品貌,人家就嫉妒你、排擠你; 你大度退讓,人家就侵犯你、損害你;你要不與人爭,就得與世無求,同時還要維持實力,準備鬥爭;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,就先得和他們周旋,還得準備隨時吃虧。 少年貪玩,青年迷戀愛情,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,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。 人壽幾何,頑鐵能煉成的精金,能有多少?但不同程度的鍛鍊,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;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,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。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,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;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;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;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。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、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。 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,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,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,這便是人生哲學。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,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、不同程度的效益。好比香料,搗得愈碎,磨得愈細,香得愈濃烈。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,到最後才發現:人生最曼妙的風景,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……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,到最後才知道:世界是自己的,與他人毫無關係。
-
人生最大的遺憾,是只顧抱怨,卻忘記了改變自己!
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經常會有一些愛抱怨的人:在家裡抱怨太無聊,出門抱怨天氣不好,駕車時抱怨路窄人多,到單位抱怨工作環境太差,逛商場又抱怨人多心煩……就好像這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再和他過不去。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人的這種心態呢?是因為:這些人只顧埋怨,卻忘記了改變自己!忘記改變,人就會在固話的思維模式下,停止了自我的進步和提升。 一、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 古時候,有一個老人,他有兩個兒子,大兒子是賣扇子的,小兒子是賣雨傘的。遇到陰天下雨了,老人就會抱怨天氣涼了,大兒子的扇子不好賣了;而等到天晴了,他又會抱怨不下雨會影響小兒子的雨傘生意。如此,老人不停地抱怨,整天悶悶不樂。有一天老人遇到一個教書先生,當了解到老人的心思後,教書先生對這位老人說:「你的悶悶不樂是因為你看事情的角度不對,今後你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,假如天下雨了,你就想今天小兒子的雨傘肯定很好賣;等天晴了你就想老大的扇子生意一定會不錯。這樣你就會每天都能開心了」。老人想想也是,就按這位教書先生的話去做了,果然人變得開朗起來。 人來到這個世界,有很多東西是無法選擇的,比如出身。但心態卻是可以選擇的,生活就像是一面鏡子,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生活,生活反射回來的就會是什麼樣子。有時候並不是糟糕的狀態影響了自己的心態,而是先有了糟糕的心態,才導致了你糟糕的狀態。 二、改變所處的環境 莊裡漢曾經有個同事,我們在一起工作的時候,他總是愛抱怨身邊的所有事情,比如單位的體質僵化不利於人才的發展了,某某領導遲早要出事情了,內誰誰人品有問題了……等等,大到整個社會,小到單位個人都被他刨析了個底朝天。當時的我甚至覺得他很有見解,直到分開十多年以後的一次朋友小聚中,又得以見到這位仁兄,多年未見,甚是高興。席間,這位仁兄照樣是以前那套,遠近高低一通抱怨。 事后庄里漢在想:一個人這麼多年裡執著於抱怨,可他所抱怨的所有對象幾乎都發生了變化,而唯一不變的卻是他自己。人可以抱怨一時,但不能抱怨一世。 如果你不喜歡某種狀態,那就改變它,如果你無法改變它,就改變自己的態度。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行動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。抱怨並不會改變什麼,反而會影響自己的心情,與其這樣,何不把精力用到提升自己、改變自己,再用自身能力去改變環境上?如果你覺得身邊的環境真的不適合自己,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離開。 三、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 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: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,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。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,總會把不利因素歸於外部環境,且會認為這種狀態不會發生改變;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不利因素是可以改變的,他們永遠都在向上尋求發展,遇到不滿的時候更願意想辦法,把問題解決掉。 就好像在一場客場比賽的足球賽里,一個成熟的球員會充分考慮到對方球場上的不利因素,包括氣候差異、草皮狀況、球迷干擾、時差變化等,所以就會在比賽中儘快適應環境,合理管控情緒。反之,一個不成熟的球員就會在場上對上述因素產生嚴重不適應,從而嚴重影響自己的場上情緒和發揮。 抱怨,其實是自己對複雜的環境沒有充分的認知,遇到麻煩問題後又沒有一個的正確的應對方式。有時候,如果你改變不了環境,那麼就要改變你自己,讓自己去適應所處的環境。 怨天尤人,你就會越來越弱;反躬自省,你才能越來越強。有了抱怨,就去改變。相信自己的潛能,不斷探索和提高自身能力,方法總比困難多。 古人云:自知者不怨人,知命者不怨天。對自身有正確的認識,並有明確目標的人,會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尋求改變上,而絕非是不停抱怨。